车企依靠政府高额补贴,是利还是弊?

行业
2019
03/15
20:42
车界微视
分享
评论

随着各家上市车企陆续公布年报, 2015年里,共有22家上市车企均获得了政府的高额补贴,合计金额超过110亿元,而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年底的这一数据为73亿元,仅一年时间,政府的补贴额度涨幅高达六成。

在高额补贴下,22家车企2015年的净利润总额为643.96亿元,但其18.35%的净利润由补助贡献。甚至,22家车企中不乏补贴金额超过公司净利润的存在。

不禁让人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客观来说,随着中国汽车市场新一轮竞争的加剧,中国品牌在和跨国合资品牌的竞争中,还是处于弱势地位,主要体现在无论是研发能力还是营销能力上,都有不小的差距。所以,在此阶段,通过宏观救助的手段,也不失为效果最为显著的方法。

近年来,中国品牌崛起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在销量上也确实如此。中汽协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4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0.5%,超过乘用车整体增幅。但在亮眼数据的背后,实则是因为车企单纯依靠政府的高额“输血”才能实现盈利?对于中国品牌车企来说,是否是一把双刃剑?

利:有利于中国品牌站稳脚跟。

不可否认的是,政府高额的补贴对车企收益影响很大,特别是对于产品力不足甚至是亏损的企业。以上述22家企业中某企业为例,在该企业公布的2015年年度报告中显示,在2015年的净利润为1805.19万元,在连续几年亏损后,终于扭亏为盈。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则仍然亏损了11.82亿元。但换句话说,如果不依靠政府的“输血”,该企业依然陷在巨额亏损的泥潭之中。

另一方面,对于经营状况稍好的企业来说,则是实打实的利好了。以比亚迪汽车为例,在比亚迪公布的2015年报中显示去年净利润为28.23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仍然有12.07亿元。应该讲,近两年重点布局于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的比亚迪汽车实现了增长,而在销量增加的同时,政府补贴能够给自主车企更多的成长机会,让其有更大的利润空间来支撑技术研发。

弊:高额补助仅是“治标不治本”。

随着中国品牌市场化日益加速,从长远来看,过于依赖政策输血的生存模式肯定不利于中国品牌车企发展。政府的巨额补贴,致使有些车企即使产品、技术没有竞争力,销量只有几百辆、千余辆,甚至常年亏损,也依然能生存。甚至会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国家的补贴是拿来扶持企业进行研发和生产,而不是为了让部分企业“骗取”国家的补贴。

除此之外,依靠政府补贴会让车企一直处于“温室”的环境中,不利于中国汽车市场良性发展。特别是当中国品牌发展到瓶颈阶段,更不利于产业升级以及提升竞争力。

客观来说,政府的高额补贴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在中国品牌核心竞争力尚且薄弱的情况下,需要政府的“输血”;而另一方面,如果“输血过多”、“输血过重”又会不利于中国品牌的向上发展。当然,这都是中国汽车市场处在不同发展阶段遇到的新问题,且事实上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救市的例子也不胜枚举。不过,也应该思考的是,补助“如何补”,才能补得更好,才能补得更到位。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汽车市场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环球360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在汽车市场竞争细分到发丝的新阶段,长城汽车通过对一个细分市场更科学的产品布局,辅以更契合新趋势的营销策略,无疑将进一步巩固其在自主品牌阵营里的领先优势。...
AI
报告预测:2030年,区块链在汽车市场中营收可达1040亿欧元...
资讯
据外媒CNET报道,大众汽车集团本周举行了年度会议,在此过程中,该汽车制造商承诺将加大其已经乐观的电动汽车攻势。现在,大众汽车集团计划在2028年之前推出70款新电动汽车,而...
行业
新能源汽车仍在推广阶段,“召回潮”就已经出现。11月30日,两则电动车召回信息同时出现。一则为北京汽车部分E、EV、EX、EU、EH、新能源威旺EV系列纯电动汽车,另一则为众泰...
行业
Google 在自动驾驶领域有巨大的机会,但他们不是一家汽车公司,他们应该会向其他车企输出(自动驾驶套件),而苹果将会是特斯拉直接的竞争对手。...
行业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