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是奢侈品,“我挺好”才是必需品

创投
2019
03/20
22:59
ZAKER
分享
评论

美国加州大学教育学博士杰恩 · 梅杰曾这样解释 " 爱 ":" 爱意味着完全接纳某一个人,但并不代表无条件地接纳这个人的所有。"

即便是与亲人及爱侣相处,人终究还是要交换和安放各自的情感和利益。这是逃避不开的,最好的结果,是做到 " 都挺好 ",如果无法实现,那么请至少做到 " 我挺好 "......

来源丨本文为 Lens 微信公号"WeLens"(ID:we-lens)授权转载。Lens 是一个致力于发现创造与美、探求生活价值、传递人性温暖的文化传播品牌。

电视剧《都挺好》牵扯出很多话题,而豆瓣上该剧点赞最多的评论是:

" 编剧千万不要给我大团圆!"

姚晨饰演的苏明玉,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

父母偏心两位哥哥,苏明玉得不到父母的爱,上大学后与家人决裂,独立打拼。

但母亲的意外去世,又将她 " 拉 " 回了这个家庭。

与父亲、哥哥的矛盾又起 ……

有人说,如果苏明玉与家人和解,那她就是樊胜美 2.0:

深刻感知到了原生家庭带来的痛苦,却还是不忍割舍,一味奉献着,

用 " 不能求回报 " 的道德观压抑着自己。

这种处理血缘关系的方式,在身边还是很多见。

但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该管到何种程度?

在血缘关系和 " 都挺好 " 面前,

自我的需求可以被绑架到什么程度?

不要和解各种 " 撕 " 就是解决之道?

都是自己人,别计较?

这种态度在《都挺好》里,最典型的一段是:

苏明玉被二哥苏明成打伤之后,

身边的大多数人都在告诉苏明玉:

家和万事兴,别为这点儿 " 小事 " 坏了一个家。

大哥说:

" 你们是亲兄妹,你俩从小就打架,有什么过不去的,都是自己人,无所谓的。"

父亲说:

" 你说你和你哥一家人,这么闹,让外人知道了,那不是看咱家笑话吗?"

苏明玉放弃了上诉二哥,但她给出了自己的理由:

" 我改变主意,不是因为你们劝我。是因为不想听你们劝我。"

在亲人想要用血缘关系来 " 绑架 " 自己时,她选择保持明确的自我与底线。

苏明玉不原谅那些往事。

美国心理治疗师苏珊 · 福沃德在《原生家庭》里写道;

" 面对自己的遭遇,我们首先需要发泄愤怒 …… 不应该去弱化和抹杀曾遭受的伤害。很多时候,原谅和忘记,就意味着假装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但是,她也不会死死地咬着自己曾受过的伤。

她可以给妈妈买墓地,帮爸爸填窟窿,给大哥找工作 ……

但她不可以再牺牲自己的感受。

在家里,讲情还是讲理?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能看清别人家庭的问题,

但触及自己的亲人,不免也会陷入和稀泥的状态,

末了还要自叹一句:哎,血浓于水啊。

想处理好家事,也需要冷静和理性,不是只有情义就可以了。

大哥苏明哲失业后还要把父亲接到身边照顾,大嫂就不像他那样愚孝,而是说:

对于苏明玉被二哥打伤的事,大嫂的反应是:在剧中看起来,她很理解苏明玉,却也知道说苏明玉 " 也不是个省油的灯 "。

用传统的视角来看,这个大嫂有些 " 自私 " 了。

但当下的许多观众都表示很喜欢这个大嫂的性格——她拎得清。

饰演大嫂的演员高露也说:

" 家是一个讲情而不是讲理的地方,但发生一些触及底线的问题,情就要放到第二位。"

可以自私一点?

像苏明玉或大嫂这样 " 自私 " 的人,受到观众的欢迎,并不让人意外。

这是人们普遍更尊重个体价值的结果。

尤其在普遍是独生子女的环境下,年轻一代更厌倦复杂的关系。

李安说过一句话:" 我已经不教小孩孝顺这种东西,只要爱我就行了。"

不要孝顺只谈爱,意味着子女有权利 " 自私 ",

可以理性地对待家庭关系而不被批为 " 冷血 "。

杰恩 · 梅杰在《双向养育》中对 " 爱 " 做过另一种解释:

" 爱意味着完全接纳某一个人,但并不代表无条件地接纳这个人的所有。"

真正的和解不是 " 大团圆 "

不过,当观众的情绪堆积到不能接受和解,要一番番 " 撕 " 起来才过瘾,

这就有点像近年来流行的各种 " 爽剧 " 套路了。

实际上,和原著小说相比,电视剧版的《都挺好》对人物是做了很多微调的:

原著里的母亲虽然偏心,但并非不讲情理,也有对她的体谅;

原著里的二哥并不是完全的窝囊废;

原著里的二嫂比剧中更为可爱,更通情达理;

原著里的明玉则是用了些手段报复二哥,而在剧里,她是更纯粹的受害者;

……

类似这样的调整后,人物是非黑白更加分明,减少了模糊的空间,

更容易调动起观众 " 支持 / 反对 "" 喜欢 / 憎恶 " 的情绪。

观众可以把生活里遇到的类似烦恼带入,投射一些自己平常敢想不敢做的选择。

要看到,剧中的每个人都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坏人。

大哥被当成光宗耀祖的招牌,二哥被溺爱,父亲没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

他们是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很少顾及别人的感受,才产生了种种冲突。

明玉能够站出来帮助其他家人,恰是因为她有着相对更开阔的世界。

开阔,是看得透,拎得清,而不是报复回去解气就完了。

好的创作者总是给人物的善恶是非留一些模糊的空间。

比如是枝裕和导演的《步履不停》中,

家里的长子很优秀,被父亲视作接班人。

但他为了救一个淹水的孩子,死掉了。

后来,每逢他的忌日,那个孩子也要过来,如此过了很多年。

在次子看来,这对那个孩子是一种折磨,劝母亲停止。

但母亲说,必须让他每年都来,否则我那个儿子就白死了。

母亲是一个很慈祥的形象,

有的观众可能都没有太在意这个有点 " 残忍 " 的细节。

这正是因为导演能够把这些复杂的情感,都接受下来,

引导人去理解,而不是支持或讨伐。

理解和反思,才会让人长大。

前段时间有一个离婚的大数据显示:

34.21% 的离婚是因为生活琐事。

相比之下,出轨问题占 2.51%。

这个情况放到亲情关系中也是类似的,

大部分亲情破裂都是因为一些琐事,因为沟通无能,因为累积的情感损耗。

所以,如果不能够真正地去反思,去成为更智慧、更有担当的人,

只是靠 " 战斗 ",靠 " 撕 ",

或者靠躲避,靠压抑自我来妥协——妥协后又加深压抑和抱怨,

原来的问题不会消失,在新的生活也依然会如影随形,随地滋生。

人与人终究是要建立各种关系,交换和安放各自的情感和利益。

这是逃避不开的,只能让它更新、成熟。

用更强大、更开阔的自我。

来源:ZAKER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环球360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近期,多地农产品滞销新闻见诸报端,引发社会关注。为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由农业农村部主办的2018全国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衔接活动日前在京举行,农产品采购量达到252.6万吨。...
洞见
相较于李嘉诚时代频繁的抛售地产,李泽钜主导长和系的这段时间里,却几乎每个月都在公布有关地产投资的消息。...
产经
在楼市调控政策坚持不放松的大背景下,房地产开发从“高利”转为“微利”,房企如何做好利润与质量的平衡关,不仅关乎品牌形象,更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
产经
2月26日,波司登在中国最高地标建筑——上海中心,举办“逆势突围 共创传奇”2018战略成果发布会,揭秘波司登在经济寒冬下如何取得逆势增长。...
洞见
分时租赁行业之所以运营了这么久还没有出现像网约车和共享单车行业一样的寡头,很重要的两个原因就是重资产和资源封闭。...
洞见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