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雷邹胜龙:让我们来谈谈“私有化”

专栏
2019
03/21
10:37
邹胜龙
分享
评论

5114926_040510

今天是迅雷成功IPO一周年的日子,结合最近一段时间中概股们争前恐后的宣布私有化,我想谈谈这个与IPO一周年很不相称的话题——私有化。

对每一家中概股来说,是否要私有化,各有各的情况,各有各的考虑,不能一概而论,由于这个话题太热门,我从个人角度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一家中概股到底要不要私有化?我认为,站在企业业务发展的角度,只要想清楚了两个问题就可以做决策。一,如果回归A股,能得到什么?二,如果不回归A股,可能失去什么?

对于前一个问题,我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高估值,如果对比中美两个资本市场,这个问题几乎是显而易见的,那么,高估值能给企业带来什么?牛市下的高估值又能持续多久?

其实,受限于多种因素,高估值在短期内并不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现金。而当牛市转为熊市,能否享受到高估值的溢价,最根本的,还是要取决于企业经营。

必须要冷静认识的是,企业在享受到一定溢价的同时,必须付出的成本和代价也是不菲的。首先是财务成本,一家公司退市以及拆VIE结构的财务成本不低于当时IPO的成本,其次是时间成本,即使一家公司成功退市,能否在A股上市,以及何时上市都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此外还包括退市以及重新上市过程中,无穷尽的股东沟通、利益分配和一关又一关的流程。

因此我认为,一定要站在企业业务发展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如果一家公司的主要产品面向国内市场,主要用户都在国内,那么让用户同时成为投资人并分享企业成长的红利所带来的能量是巨大的;此外我相信,不同市值的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度也是不同的,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产,也是决定未来胜负的关键。

对于第二个问题,放在不同的企业身上更是千差万别。从一个角度来说,回归A股能得到的,就是不回归A股可能失去的,但又不限于此。

此轮中概股回归的一个重大时代背景是在中国经济转型中,政府对于互联网+的殷切期望和重大扶植,资本市场已经成为重要推手。

当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紧密集合,并开始重构中国的产业格局,成为一家“中国”企业,而非VIE结构下的“外资”企业,也成为某类与中国经济紧密相关企业的不二之选。比如,涉及到政府和企业安全的行业,再比如受到政府大力鼓励的电商行业等等。

只有考虑清楚了以上两个问题,才能对“私有化”做出正确决策,既要顺应大势,又不能盲目跟风,其他都只是操作层面的问题而已。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环球360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近期,多地农产品滞销新闻见诸报端,引发社会关注。为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由农业农村部主办的2018全国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衔接活动日前在京举行,农产品采购量达到252.6万吨。...
洞见
相较于李嘉诚时代频繁的抛售地产,李泽钜主导长和系的这段时间里,却几乎每个月都在公布有关地产投资的消息。...
产经
在楼市调控政策坚持不放松的大背景下,房地产开发从“高利”转为“微利”,房企如何做好利润与质量的平衡关,不仅关乎品牌形象,更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
产经
2月26日,波司登在中国最高地标建筑——上海中心,举办“逆势突围 共创传奇”2018战略成果发布会,揭秘波司登在经济寒冬下如何取得逆势增长。...
洞见
分时租赁行业之所以运营了这么久还没有出现像网约车和共享单车行业一样的寡头,很重要的两个原因就是重资产和资源封闭。...
洞见
最新文章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