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1821大跌事件之际,熊市来了?
过去的一年里,币圈是由各种传说组成的:
思慕万倍、爱惜哦千倍、庄家暴力拉升、主力疯狂控盘、神秘组织抱团哄抬币价、交易所使用机器人来回收割韭菜,不一而足。
据说我们身边因为炒币身家过亿过千万的翻身屌丝不计其数,据说代投每一单的收入都是百万级别。市场里流动的不是消息而是液体黄金,场内场外噪音不断。
有些传说是真的,爷叔当面聊过不少。
但是爷叔好奇,无论满天飞的传说有多少真多少假,对于还没有上车的人们来说,也对于那些急切想要进入这个市场大展身手的勇士们来说,究竟有没有指导意义?事实上,爷叔反倒认为,无论过去市场出现过多少投机和暴利,数字货币蛮荒期核聚变一般的红利期可能已经接近尾声了。
2018,或将成为投机红利与投资红利的分水岭。
投机红利即将结束,无脑梭哈或成历史
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比特币从不到500美金,一路高歌猛进,于2017年底达到最高的1.9万美金,涨幅达38倍,而比特币都有如此般涨幅,其他的小币种,更是百倍、千倍层出不穷。正是在这种暴利的驱使下,场外资金不断涌入,推高了数字货币市场整体的热情,也正是在这样一个只涨不跌的市场中,无脑梭哈的人享尽了甜头,翻倍再翻倍,似乎每一个项目,前景都那么美好。
不过,如此般的收益,似乎也是在过去的几年中,监管政策基本处于真空状态,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混乱,货币超发,流动性极度过剩,人们对于传统的经济金融体系丧失信心的情况下产生的。此时的比特币,凭借其总量一定、不可篡改、不可逆、不与个人身份挂钩的特性,正好满足了人们对于抗通胀、抗风险的诉求,天时地利人和,铸就了比特币登顶。
如果上述逻辑成立,那么,爷叔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我们或许都很难见到当初那种爆发式的上涨了,因为曾经的一些外部条件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1、监管降临,虽然各有诉求,但规范、透明仍是趋势
全球持有数字货币的人保守估计已经超过2000万,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而越来越多的在这个市场中出现的一些乱象,已经使得各国政府和监管不得不对这个市场进行审视。不过,对于数字货币,各国的政策和态度也不尽相同。
很多小国甚至像俄罗斯这样的大国,虽然对于数字货币有着政治和战略意义上的诉求,寄希望于通过数字货币摆脱目前全球以美国、欧盟等西方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和货币体系,因而在政策上,对于区块链和数字货币,保持了甚至让一般人都难以想象的开明:
2017年12月22日,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签署了数字经济发展条例,将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纳入法律的管辖范畴,并从法律上承认了数字货币等所有区块链相关业务的合法地位,而这位曾被戏称为欧洲最后一位独裁者,连VC模式都不接纳的总统,却在数字货币这一领域,开了如此大的绿灯。
日本则是长期受制于美元,曾经的广场协议,直接成为日本进入失落20年的导火索,其对于数字货币则持非常友好态度,对日本注册设立的数字货币交易所颁布牌照,并于2017年通过了支持比特币支付法案,此种举措,吸引了大批海外资金前往日本淘金,设立交易所,目前全球交易量最大的交易所币安,便是当时一批获准于日本注册设立的交易所之一。
俄罗斯普京则是出面力挺数字货币,背后的诉求,是希望借助数字货币这种工具,来规避及削弱国际制裁。韩国由于临近朝鲜,面对这么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雷,韩国民众对于数字货币的需求和热情可谓是首屈一指,韩国政府也寄托于数字货币,刺激金融技术发展。
不过,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鼓励和引导并不代表放任自流。进入2018年,各国政府有所收紧原先对数字货币的宽放态度,韩国开始着手在征税、交易账户实名、禁止未成年人等方面对数字货币进行涉足;俄罗斯也于1月发布了数字资产联邦监管法律草案,对非专业人士对代币的投资金额设置了上限,并强调俄罗斯公民对数字货币的活动必须通过证券市场专业人士进行;而日本政府,似乎也可能在CoinCheck交易所价值约4亿美元的NEM代币被盗事件之后,面对民众的压力,开启对所有交易所,甚至数字货币交易等方面新的监管。而就在近期,法国央行行长呼吁G20集团研究数字货币问题,国际联合监管也将成为接下来的重点论题。
当然,要各国达成共识,固然是存在很大的难度的,毕竟各国利益诉求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然而数字货币、区块链技术要成为普及世界的革命性物种,必然要走到阳光下,而这便意味着规范化和逐步的透明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凭借勇气创造的千倍万倍投机套利空间将被严重压缩,凭借信息不对称或不正当竞争技术进行投机的目的地则很可能是监狱。
2、场内场外同时抽水
当一个浴缸里漏水的速度超过了注水的速度,泡泡浴就洗不成了。
我们来看过去一年整个数字货币市场总量的变化。根据Coin Market Cap数据显示,短短一年时间,数字货币市场的总市值从17年初的150亿美金左右,发展到17年底的8000亿美金左右历史最高点。而此后,在进入18年的短短半个月内,市值迅速蒸发了3000亿美元。对于新入场的韭菜来说,这种暴涨暴跌的方式,着实让人感受到了这个市场的刺激和毫不留情。
那么,这部分蒸发掉的市值,漏掉的水,是谁,又去了哪里?爷叔推断,这个漏掉的水应该就是一部分早期的庄家和大户。其实现在回过头来看,莱特币创始人李启能在2017年12月份宣布清仓了他手上所有的莱特币,时间节点恰好在开启大跌之前,如此的不谋而合,简直细思恐极。
这可能就是资本的嗅觉吧,聪明的资金永远是领先一步的。在小韭菜意识到数字货币炒作热点的时候,资本早已完成了布局,当小韭菜纷纷入场,资本已经筹划着套现离场。数字货币真正的大普及源于17年的5月,爷叔猜测,在那个时间点之前很早,很多嗅觉灵敏的资本和主力早已经入场。徐小平真的是在17年底才意识到区块链“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吗?他真的是在18年初才号召他那些“后知后觉”的被投企业布局区块链吗?
其实真格基金对区块链的布局早已开始,领袖徐小平更不可能后知后觉,早在2014年4月,火币网就已经获得红杉资本、真格基金及知名天使投资人戴志康等的数千万人民币A轮投资。区块链是个相对封闭的圈子,区块链投资也和传统投资千差万别,甚至是后者的颠覆者。传统投资人不是靠挥舞支票说进就进的。没有提前布局,怎么可能在几天之内从传统大佬变成区块链大佬?资本在布局完成前一定不会炒作,这样才可以拿到最低价的筹码。更何况区块链和数字货币这件事极具敏感性,没有标志性的挥旗者站台,谁也不敢轻易背锅。
既然资本早就洞悉了区块链的前景,在透明度更低的数字货币市场,他们自然更是早就行动了。投资圈流行着一句话,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参与其中,包括高盛等顶级投行在内,他们其实很早就试水了区块链一二级的投资。大佬们时不时跳出来发表一下看似冥顽不化的看空言论,一边又不断买入数字货币,唱着精彩的双簧。
而在一月中旬开始,借着传说中政策阴云的掩护,一些庄家和大户应该就已经开始在出货了。数字货币的匿名性和流动便利程度,简直就像是为资本炒作套利量身定做的。至于出场的资本接下来有何打算,另外会不会有新的资本进入?爷叔认为这是一定的,区块链作为下一代革命,仍处在其早期,资本又怎会错过这一辆高速列车。但是短期内的主题一定是监管,甚至是各国的联合监管,在18年上半年联合监管落地之前,资本一定会非常保守,而纯粹依靠散户让市场回暖,显然是不现实的。
除了场内漏水,场外注水量也在大幅减少。可以观察到,场外BTC/ETH/USDT对人民币的溢价从12月下半个月开始就一路走低。12月中的时候溢价一度达到20%,到了1月末,溢价下降到了5%。溢价低,可能是由于场外资金入场意愿降低导致,也可能是场内资金出场意愿上升所致。无论是什么原因,资金衔接似乎也正面临着一些问题。
投资时代来临,每个人都应该是风投家
在潮水退去前,根本不知道谁没穿裤子;在镰刀落下前,根本不知道自己是韭菜。近期市场的脆弱行情,也让大部分韭菜都认识到了这个市场的风向变化,一大批项目都破发翻车,曾经的无脑梭哈、短平快不管用了。爷叔认为,这便是投机红利消退的一个证明,大部分非专业的投资人正在慢慢面临一个瓶颈,投项目亏钱、抄底亏钱、持币亏钱,于是心态崩盘。而这正是在提醒你,需要学习了!
说实话,爷叔认为,如果你没有办法真正理解一个项目他未来的市场空间和格局,无法清楚认知它的落地应用场景,不能了解它实现愿景所面临的瓶颈,光凭消息、听信别人的一句话、追涨杀跌,是没有办法在未来的市场中存活的。
区块链还处于早期,它独特的代币融资模式给了普通人接触未来独角兽的机会,同时,也将原先只属于风险投资机构所承受的风险,暴露给了普通人,这种严重的风险与风险评估、承受能力的错配,在牛市中被掩盖,在熊市、震荡市中就会显露无疑。
要在这样一个市场中生存,分享区块链行业的红利,避免被这个市场的噪音所控制,唯一的办法,就是武装自己,用风险投资的思维思考问题,每一个人都应该是风投家,每一个人都应该是尽职调查的能手,用时间换空间,用我们的耐心换取价值成长的空间。
有句话说的好,比特币低于1万美元的时候,是一个有或者没有的问题;比特币超过1万美元之后,就是多和少的问题了。有无交给投机,多少就要交给投资了。其实这对于所有真正相信区块链技术的投资者来说,是天大的好事。少了各种妖魔鬼怪和患得患失,一个稳定的资本市场才能给我们的区块链一个更好的成长空间。而区块链成长的红利,才是拿得稳的回报。
把时间交给价值投资,把价值交给时间去实现。这才是拥抱区块链投资的正确方式。好好休息,找准目标,静待春天来临。
我们一定会怀念。史上最大的泡沫给人带来的快感是无与伦比的。但是我们不应当缅怀。这段历史给区块链带来了非常多的污名和误解,在一些局外人心中,在政策制定者脑海里,都留下了不可抹去的阴影。甚至,这段疯狂,可能是资本旧瓶新酒的阳谋。
但是无论如何,它都过去了。我们,哪怕信仰未来也要活在当下。我们必须回到现实,下注未来。
而未来,投机结束,投资登场......
来源|哭笑爷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