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区块链并不受大众关注,只有少数创业者在这条黑暗的道路中摸索。但2017年,数字货币引发财富效应后,区块链开始脱掉外衣展现在世人眼前。进入2018年后,大家可能会跟甲子光年创始人张一甲有着相同的感受“越来越不敢看区块链相关的报道”,因为谈哲理、谈观点、谈消息的太多,谈事实的太少。
3月28日,由甲子光年主办的2018“中国区块链第一辩”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召开。Qutm量子链创始人帅初、HIGO创始人徐易容,分布式资本执行董事余文波,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ArcBlock区块基石创始人老冒等近50位行业大咖在这里展开了一场区块链之辩。
瓦斯财经(ID:pinduqukuailian)根据会议演讲实录进行了精编整理,有删减:
互联网与区块链
任何技术的发展都需要经历一段前置期,只有各方面条件成熟后,才能形成质变,达到引爆点。回顾整个互联网的发展史,从1991年第一个网页诞生至如今的各种APP,互联网已经走过了27年,这其中有不少里程碑的事件发生,也诞生了不少巨头。
1995年被认为是互联网商业化的第一年。eBay在这一年有了第一笔交易。Amazon.com也在此时开始运营,尽管它2001年才开始盈利。
1998年谷歌浏览器诞生,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基于互联网的文件共享也开始生根发芽。
但2年后互联网迎来了泡沫破裂期,数百家公司一夕之间被迫倒闭。
区块链作为一种新技术,在行业发展周期中又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呢?
很多演讲嘉宾认为当前的区块链相当于1997年的互联网,没有太突出的落地应用。
但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认为应该是1992或者1993年。这个时期的互联网既没有浏览器,也没有成熟的操作系统。
光速中国创始合伙人韩彦也十分认可。不过区块链的发展速度是指数级的,经过三年或十年的技术进步后,也许能达到目前的互联网水平。
Qutm量子链创始人帅初则发表了不同的见解,他认为加密货币其实已经走在了互联网最前沿或者说同步于互联网的发展。但未来区块链的协议和网络所带动的资源会超越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的汲取。比特币从零到5000亿市值,只用了不到8年的时间,其背后的区块链行业将以加速度迭代,也就是加速度竞争,未来一部分企业可能会引领互联网,另一部分又可能会回到互联网的初心。
区块链的商业化落地
甲子光年创始人张一甲谈到,放眼整个区块链生态,我们发现大部分项目处于内测前阶段。一项技术从诞生到发展到落地生根,往往会经历三步:首先技术验证,然后应用验证,第三步才是量产商用验证。目前,大部分区块链项目还在第一步,只有少数区块链项目走在第二步,离真正的普及应用还很遥远。
既然区块链在应用落地的过程中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那现阶段创业者或者投资人的焦点又聚集在哪一块呢?
COBO钱包联合创始人神鱼认为很多区块链商业应用目前很难落地。大部分ICO的项目只是对协议层的优化和改进,实际上技术迭代需要一个漫长的周期。虽然区块链会以加速度发展,但并不会如ICO白皮书里所描述的那样,两年内就能完成测试,支撑更多商业应用发展和协议改进。
分布式资本执行董事余文波在投了诸多项目之后发现,去年出来的项目大部分都是伪项目,创始团队并不能真正理解区块链技术,也不能将其应用到具体的商业场景中来。
帅初表示,目前区块链技术属于迭代初期,布局技术研发是不错的方向,很多商业模式的探索,包括金融领域的探索,许多时候会受制于法律法规。
但不能一棒子打死,区块链商业化还是可以从这几点突破:第一,虚拟化、数字化领域,比如游戏里面的资产和道具。第二,本身已经数字化的领域,包括音乐、视频、版权、音频、文字等,这些本质上数字化的东西更容易和区块链底层架构契合。第三,ID认证领域,不论是人的ID、物的ID还是事物的ID,本身都是不加密的,一旦进入区块链体系中,这些ID就会具备唯一性,有了唯一性的长尾需求,便能产生付费场景。
这几个领域未来肯定会出现杀手级应用,但这个时间可能在2-3年后。另外,由于区块链重构了价值网络体系,使价值交换路径缩短,未来该领域可能会诞生一些从没有预料到的商业模式。
2018年,区块链更热,还是转冷?
据百度搜索指数显示,3月中旬区块链搜索指数峰值还在62851,而下旬搜索指数峰值开始降到45539。区块链的热度有点往下降了。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小米、网易、腾讯、蚂蚁金服等巨头不断入场,这些似乎意味着区块链理性拐点的时候到了。
帅初谈到,任何技术都有周期性,从周期性来讲,2018年区块链行业将进入平静的调整期,行业也需要可执行的商业模式来推动。从技术角度来看,2018年更多的是布局技术、升温技术。另外,今年也会是监管规范化的开始。作为行业从业者,我也很期望有一些指引性的监管政策出台,这样创业者的心中也好有一个明确的预期。
余文波表示,2018年区块链行业会更好,但不会像2017年那么热闹,不过这也是一件好事,热闹背后其实是一种浮躁,不搞懂3点钟发生了什么便感觉焦虑。目前的状态,反而能使大家沉下心去完善技术、去理解这个行业,监管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研究。整个行业也将更理智。
黄明明作为古典投资人说到,我们信奉的是先创业后投资,但ICO项目恰恰相反,很多是先致富后创业,有钱了后还会坚持初心继续创业吗?事实上,99.99%是经不起考验的。古典投资人投了ICO项目后很担心,币价涨跌随时牵动着情绪波动。2018年,ICO进入大熊市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至少大家开始认真干活了。
也许,加密货币的熊市背后正是区块链牛市的前期。让我们一起在时间的洪流中见证区块链应用的大爆炸。
作者:枫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