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人才对于区块链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熊市则又加剧了创业公司对人才的需求,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人才极度缺乏。
根据拉勾网发布的《2018中国区块链人才现状白皮书》显示,专业区块链技术人才的供需比仅为0.15:1,人才极度短缺。
不少区块链创业公司纷纷开出高薪、甚至用期权激励,以此吸引人才,虽然效果不错,但仍无法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其中人才短缺的一个重要原因则在于目前高校并未有一套专业化的区块链人才培养方式。
好在这一情况正在逐步改善,世界知名大学纷纷布局区块链教育,开设区块链课程,探索区块链人才培养方式,国内清华、北大、复旦则为排头兵。
清华大学的区块链课程
近日,清华大学推出一门新的课程《区块链与加密数字货币》,旨在向学生普及区块链与加密货币。
与此前众多高校仅开设区块链技术课程不同,清华大学此次的课程之中包含了数字货币。课程将围绕区块链技术知识、区块链的经济体以及数字货币的财务与税收等三部分内容展开,从技术、经济角度全方面的向学生传授区块链知识。
本次课程主讲人、清华大学教授罗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开设此次课程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区块链,跟时代、国际接轨。”
至于为什么会加入加密货币,罗玫进一步表示:“对于经管学院的学生来说,数字货币肯定会更加具有研究的价值,区块链只是底层技术,但上面衍生出来的则是金融现象,作为金融系的学生来说,我们肯定会更加关注数字货币背后的金融现象,而这也是时下的热点和国家关注的现象。”
这并非是清华大学第一次开设区块链课程,但却是第一次开设与数字货币相关的课程。不管怎么说,清华大学在开设区块链课程上一直走在国内高校前列。
早在2016年9月,清华大学便开设了与区块链相关的课程《超越学科的认知基础》,对区块链进行了系统的讲解。
而在今年5月。清华大学成立了全国高校区块链教育联盟——青藤链盟,建立科研矿池,搭建区块链网络实验室,分布式应用体验中心,为学生、科研院所、企业、政府提供区块链技术的学习、体验、科研、应用等服务。
国内高校的区块链课程
在区块链课程方面,中国高校无疑赶上了世界的步伐。
2016年7月,中央财经大学率先开启了“冲锋”的号角,开设了国内第一个基于区块链的校企联合实验室,并于同年9月开设了区块链相关课程。该项目旨在在国内传播区块链知识,培养区块链人才,并推动区块链应用在关键领域落地,加强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以及其他商业环境中的实践应用。
不仅如此,中央财大校内还出现了区块链社团。
复旦大学则在2017年开设了《区块链技术讲座》,主要集中的领域则在于共识算法以及挖矿机制方面。同样的,复旦大学也成立自“区块链研究院以及”区块链技术联合创新中心“。
至于北京大学则与京博晨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区块链实验室,是国内顶级高校中首批以区块链作为主攻方向的研究中心,主要研究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另一方面,有些大学为了让区块链课程与实际相结合,邀请区块链从业者进入课堂授课,中国政法大学邀请国际工业区块链标准化组织总干事兼工业区块链基金会理事长阚雷以《区块链与数字经济》为授课主题,为学员们做了学科导论,对比特币及区块链的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的方向与趋势进行了总结与概括,结合具体的实践案例对区块链的行业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深入的剖析。
北京理工大学则邀请了火币大学校长、《2018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编委会主任于佳宁博士到课堂授课,课程介绍了区块链技术典型的几个应用场景,如财务对账、微版权保护、供应链金融和智能制造等,用真实案例讲述了区块链如何为实体经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不仅如此,浙江大学、政法大学、解放军信心工程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武汉大学等10多家高内高些也纷纷开设了区块链课程,研究的方向则多种多样,从区块链基础理论研究、区块链系统开发到区块链应用等不同方向均有涉及。
在北京元码银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区块链课程教链创始人刘青焱看来,区块链竞争,是一场从技术到市场的全方位比拼,但最终拼的还是人才。高校纷纷开设区块链无疑是从源头培养区块链人才,也能让更多的人接触到区块链,对于行业发展能够提供非常大的助力。
区块链浪潮之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校开设区块链课程无疑能从源头为整个区块链行业输送人才,不仅如此,还能促进区块链技术的传播。
正如杜克大学教授Harvey所言,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的成熟,以及大型企业和其他机构在过去几年中对它们的采用,已经清楚地表明区块链技术是一个能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领域,高校应与时俱进,让学生为迎接未来做好准备。
当然,区块链教育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如今无疑是朝着一个良好的方向在发展,当大批量的人才涌入区块链之时,区块链离落地就不远了。
(来源: 币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