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减持获利的这个行为,不属于公司盈利,这个还叫募资,因为他出卖的是公司股票或证券。
ONO是2018年国内备受关注的一个明星区块链项目,其创始人徐可,是一个95后创业明星。2015年,徐可开发并运营基于认知盈余的价值社交APP ERA,登上Apple Store社交版第6位,月流水超过800万,估值1.5亿。2017年,徐可带领团队花7天时间打造区块链游戏Cryptodogs(加密狗),第一天上线就炒到一只30万元人民币。
95后、美女、海归、社交、区块链,这些创始人标签让ONO这一项目从立项之初,就赚足了市场的期待与资本方的眼球。仅2018年一年,ONO就先后获得雄岸基金、硬币资本、韩国最大的风投机构KIP、猎豹移动CEO傅盛、松禾暴风、逐鹿资本、华创资本等顶级机构或投资人数千万人民币投资。
同样,作为一个去中心化社交DApp,ONO也一度赚足了喝彩之声。有媒体赞扬称“ONO创新的社交玩法在全球范围内尚无完全可对标的产品。可供参考的社交网络仅为拥有100万用户,市值10亿美金的区块链社交产品Steemit、今年4月融资超过20亿美金的Telegram、市值超过4000亿美金的Facebook。”
2018年7月,徐可在ONO的发布会上称,上线100天的ONO注册用户突破了325.8万,也放出豪言,到2019年到1月份,做到1500万的用户。
2019年,ONO项目的进展如何?媒体对ONO创始人徐可进行了一次专访,以下是采访实录。
1.项目模式
媒体:通过减持获利的这个行为,不属于公司盈利,这个还叫募资,因为他出卖的是公司股票或证券。
ONO是2018年国内备受关注的一个明星区块链项目,其创始人徐可,是一个95后创业明星。2015年,徐可开发并运营基于认知盈余的价值社交APP ERA,登上Apple Store社交版第6位,月流水超过800万,估值1.5亿。2017年,徐可带领团队花7天时间打造区块链游戏Cryptodogs(加密狗),第一天上线就炒到一只30万元人民币。
95后、美女、海归、社交、区块链,这些创始人标签让ONO这一项目从立项之初,就赚足了市场的期待与资本方的眼球。仅2018年一年,ONO就先后获得雄岸基金、硬币资本、韩国最大的风投机构KIP、猎豹移动CEO傅盛、松禾暴风、逐鹿资本、华创资本等顶级机构或投资人数千万人民币投资。
同样,作为一个去中心化社交DApp,ONO也一度赚足了喝彩之声。有媒体赞扬称“ONO创新的社交玩法在全球范围内尚无完全可对标的产品。可供参考的社交网络仅为拥有100万用户,市值10亿美金的区块链社交产品Steemit、今年4月融资超过20亿美金的Telegram、市值超过4000亿美金的Facebook。”
2018年7月,徐可在ONO的发布会上称,上线100天的ONO注册用户突破了325.8万,也放出豪言,到2019年到1月份,做到1500万的用户。
2019年,ONO项目的进展如何?媒体对ONO创始人徐可进行了一次专访,以下是采访实录。
1.项目模式
媒体:ONO白皮书上显示,我们到2019年到1月份,要做到1500万的用户,目前我们这个用户数及活跃度跟预期相比如何?
徐可:理论上讲,1000万这个数据,在传统互联网领域一年是能够达到的。但是做区块链市场之后,我发现400多万用户已经是极限了,这片市场打透了,全球加起来差不多就这么多人。
Dapp日活量,我们目前是全行业日活最高的。我们月活有80万,实际的日活有12万,在市场最冷淡、行情最差的情况下也没跌破过5万日活。
媒体:ONO主要在哪些地方使用了区块链技术?哪些是存储在区块链上的?比如说像我们的社交数据,这些东西是储存在我们自己自建的服务器上,还是在云端?
徐可:ONO目前运用的是混合开发,dpos+拜占庭容错。是否全部采用区块链技术将用户的全部信息都上链?这具体需要看用户需求。
目前,我们只将有关Token相关交易的一切行为上链。ONO的社交数据现在是运行在亚马逊AWS上。
还有一些社交数据,在未来将根据用户实际需求(以保护用户隐私权为基本原则)选择是否上链。所有上链数据都将加密,只有拥有其密钥的人才有查看权限。
媒体:ONO这个项目跟其他的中心化社交平台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我们如何做到去中心化?
徐可:去中心化和中心化之间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过分的中心化和过分的去中心化其实都不太合理。ONO跟其他的中心化社交平台最大的区别是用户感知的问题,我们想让用户感知到自由、民主、平等。ONO白皮书里其实是有写到社区投票等社区建设机制,目前还没上线。但未来会加强这方面的建设。
为什么强调用户感知?强行给用户灌输去中心化的概念,是不可取的,很多主流用户是不接受的。因为去中心化带来的好处很明显,但是缺点也很令人无法接受——效率下降。中心化平台的“娱乐至死”已经麻痹大量主流用户,导致他们忘记了自己的权利(对自己创造的数据的拥有权)。
媒体:和今日头条,微博相比,ono用户使用体验可能会差一些,也没有太多的优质内容,我们有没有什么好的一个计划,去推进改善这个事情?
徐可:我不认为微博和今日头条这样的体验,对用户来讲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因为在传统社交平台内,绝大部分人的注意力价值其实是被剥削的,你的注意力为平台创造了活跃,带来千亿市值,但平台却并未给到你价值体现。
ONO有今日头条和微博没有的优势,作为去中心化平台,我们不去主观的控制,就用户体验来讲,可能现在很难赶超这种中心化平台,但我们在努力改善。
2019年一定会进入一个比较漫长的寒冬,有很多企业可能会倒闭,所以我们的选择是先活下来,有可能先不去解决体验问题,不再去开发一些社交的主流功能,而是要先去赚一些钱。
媒体:为什么选择做ONOchain?以后要做公链,不再做DApp了吗?还是既做公链又做DApp?
徐可:EOS或任何其他现有的公链软件目前都无法完成ONO区块链白皮书中所设想的所有内容。EOS之前承诺能够进行每秒百万次交易,但它似乎上限为每秒约4000次交易。如果我把我的用户数据上链,它直接就瘫痪了,它还承载不了我们DApp的日活。
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我现在要扶持小程序生态,但小程序的开发者如果使用ETH或EOS的链,对我的生态来讲,是别人做嫁衣,所以我必须自己做公链。但我不会在资本市场上主打说我们是一条做公链的公司。
目前ONO在公链和dApp上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我认为一个好的技术的产生,在前期都是默默无闻的,我们不会对外宣传这一点。
媒体:如果是这样的话,就相当于我们本身只是要一个办公室,但为了这个办公室去建一栋楼,会不会无端地增加很多工作量?
徐可:没有一条特别符合ONO本身生态战略的一条链能够做起来,那我也不能一直等下去,我不能一直做中心化APP,然后假装我是一个区块链项目。
2.经济模型
媒体:能不能透露一下onot的私募及公开售卖情况,以及onot的分配和锁仓问题?
徐可:我们是750亿的初始发行量,200亿是团队锁仓,200亿是运营锁仓,350亿是投资人的流通盘,这是计划,其实我们现在流通盘没有350亿。
当时私募以太坊的比例是1:40万。
媒体:这样就已经750亿了,那用户的onot是哪来的呢?
徐可:是通过增发的方式,每天增发1300万,然后每年增发的就是50亿。
媒体:为什么一定要增发?
徐可:一个通缩的货币体系不利于支撑庞大的社交网络,因为通缩型货币天然携带流通受阻、导致萧条的基因——它更多的是鼓励持有和买入,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导致消费抑制、投资遏制和流动性受阻。在这样的环境下,价值的创造者将无法得到匹配的回报,由此导致萧条。
相对而言,我们之所以选择做一个可增发的货币体系,是因为这样会带来更多的流通场景,比如创造消费和投资。
媒体:如果一直增发,不就相当于稀释了所有投资人的利益?
徐可:我们每年会进行50亿的销毁,利用50亿的销毁,也就是通过公司盈利能力来支撑投资人的反稀释,这样整体的流动性就出来了,就不用担心这个社交网络繁荣的基础,不用担心一些投资人紧紧握着币不放,导致平台没有人再去使用。
3.盈利模式
媒体:我们目前项目的盈利渠道是什么?除了一级市场通过销售代币融资,和二级市场减持,我们还有没有别的渠道增值?
徐可:广告模式是我们这个阶段主要的一个模式,因为我觉得它是一个有真实买盘需求的,如果我们二级市场上的购买者全部都是投机主义者,那么对ONO社交网络的繁荣是没有任保助益的。但如果二级市场的购买者是广告商,他需要用ONOT打广告来获取流量价值,那它就是一个良性商业模型。
这个模型天花板极其高,当有100万用户,可以赚一个月一百多万人民币;当有十亿用户的时候,有可能一个月赚一百多亿,只要去优化你的广告体系就可以了,所以说它是一个可以滚雪球的一个模式。
为什么我很有自信说我们的用户量和活跃量在行业内是较好的,因为我们已经有了广告收入。只要有用户,就不愁变现。
我认为,通过减持获利的这个行为,不属于公司盈利,这个还叫募资,因为他出卖的是公司股票或证券。
媒体:除了这个广告模式,我们有没有其他的盈利渠道?
徐可:嗯,目前没有,但是以后可能会去尝试一些别的。比如,其他第三方小程序接入ONO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目前这方面还在偿试。
媒体:我们的广告费大概是有多大规模?
徐可:从2018年12月上线,首日的广告费用是5万人民币,上线15天,广告收入大概有50万左右。到2月底,接近3个月时间,广告收入大概有200万左右。
4.融资与退出
媒体:ONO上交易所的开盘价是怎么确定的?这个价格是由交易所控制的吗?还是我们项目方自己控制的?
徐可:开盘价是市场来定的,通过交易所的第一笔交易成交价来确定。
媒体:为什么没有选择上火币、币安、OK这种交易所,而是选择了知名度和交易量都远远小于以上几个交易所的kucoin?
徐可:我们用户社群当时的需求是希望能尽早上所流通。这些头部交易所上币流程特别长,也因为市场的不确定性一直在变动上币标准。还有一个问题,我觉得交易所之战没有完全确定格局,有一些头部交易所,官僚气质很严重,内斗很严重,开春3月份开始开工,再调整调整人事,到时候离职等乱七八糟的事情很多,到最后可能就变成四五月份才能上交易所了。
媒体:那有没有这样一个原因,这些头部交易所的上币费要高一点?
徐可:有的,有些头部交易所,它报价(上币费)1000万,这不是逼着团队减持吗?不逼着团队割韭菜吗?这本来就是有问题的,这钱在熊市里都可以救命了,团队把大量的资金用来上币,这个钱相当于是打水漂的。
我觉得熊市上币一定要成本低,这样才能保住粮草,保住弹药。现阶段我们还是想把更多的资金用到产品开发上。
媒体: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间阶段上交易所?
徐可:有的创业者比较投机,觉得应该到牛市,上一波交易所拉多少倍,给投资人一个交代。如果一个创业者,只是讨好投资人去创业的,那就不用创业了。事情做成了,才能对投资人对用户对团队对自己负责。
我上交易所的目的就是为了产品发展,不管他牛还是熊,我觉得上交易所应该不问牛熊。
媒体:我们上交易所,不正是对尤其是像私募轮的一些早期投资者做一个回报么?
徐可:因为投资人它是真金白银付出了的,就算是腾讯股票上市,也是投资人有优先权的。
媒体:DApp内产生的onot与在交易所的onot有什么不同吗?为什么普通的用户无法从DApp把自己的币提出交易?
徐可:dApp内的ONOT和交易所里的ONOT在本质上是没有任何不同的。但dApp内的ONOT由于是靠内容挖矿产生,所以跟投资人手上的ONOT需要有一个权益区分。市场上购买的ONOT应具有一定的流通优先权。目前dApp内的ONOT已经开始逐步解锁。
事实上,我们在ONO dApp 2.5.0版本中,已经开发出了内嵌钱包,将在3月上旬内测上线。这个版本的ONO dApp支持用户将存储于个人钱包或交易所内的ONOT充值进ONO dApp内嵌钱包,也支持用户将ONO dApp内可提现资产的ONOT提至个人钱包或交易所。ONO dApp内嵌钱钱首期支持ONOT充提,后续将逐步开放主流币种充提服务。
ONO社交网络后续将逐步接入游戏等第三方小程序、ONO商城等支持ONOT及主流货币流通及消耗场景,进一步开拓及完善token的内外部流通循环体系。
媒体:用户变现的渠道大概什么时候会开通?
徐可:ONOdApp嵌钱包内的OTC功能已经列入开发计划,应该不久就会上线。
媒体:我们有没有财报公示计划?
徐可:未来会在官网上每个月定期公开,在周报里也会公开也要。
媒体:我们会持续关注的。
5.合法化与ico
媒体:ONO项目属于哪个公司的?在中国境内工作的团队属于什么公司和组织?像我们在中国做推广运营这些人,如何做到合规?
徐可:我们拥有币权的主体属于海外,比如说位于萨玛雅的独立标准机构,职责是立项,并与当地政府合作监管和从事商业事务。基金会就主要进行社区的生态建设,然后决策管理委托全世界各地团队进行推广。
我们的诺州科技主要是国内的,一方面是负责研发,二方面负责中国大陆地区的宣传和推广,反正我们在法律合规上是做的没有问题的。只要到北京这家公司的钱,就一定要被中国大陆监管,并且合法纳税。一旦有机会合规,我们一定是第一批加入少先队的。
媒体:我们目前在中国境内的话团队大概有多少人?大概负责什么?
徐可:我们经历了一波缩减,之前六七月份的时候中国境内差不多有小一百人,现在还有60人左右,海外的员工我们只保留了德国和韩国。
国内团队主要负责研发,UI组有3个人,程序一共4个,安卓3个,IOS7个,6个后端Java,5个bug,差不多就20多人了,然后加一个cpu,产品组有4个人,还有投资孵化事业部3个人,实习生5个人,然后还有测试组,我们公司目前没有运营,运营就我一个人,还有客服2个,市场的话,有6个人。
我们公司的话,都不太懂币,所以跟币相关的内容是我一个人负责。
媒体:你觉得在kucoin上币是否算一种ico行为?
徐可:我是这么理解的,只要有募资行为,都有一定性质的ico了,只要对公众募资都应该算是有ico,不完全以上交易所这个事情为一道坎。
媒体:其实现在已经出了一个九四文件,这个震慑力度还是蛮大的?
徐可:为什么国家管一管,现在又不管了?就国家太忙了。
也因为币圈现在太崩了,然后大家觉得有可能会自然死亡,所以他会观察一段时间。
媒体:2019年有什么计划?
徐可:接下来的运营要加把劲,我们先要赶超中心化平台的体验,就至少别人有了我们必须也得做,就必须跟中心化体验是差不多的情况下,然后再做加强优化。
2019年市场将会比较难过。无论是对ONO还是对所有的初创型企业来讲,最重要事就是做流量、做商业闭环、做商业变现。
无论牛熊,选对正确的赛道,坚持做产品、做用户总是没错的。
白皮书上显示,我们到2019年到1月份,要做到1500万的用户,目前我们这个用户数及活跃度跟预期相比如何?
徐可:理论上讲,1000万这个数据,在传统互联网领域一年是能够达到的。但是做区块链市场之后,我发现400多万用户已经是极限了,这片市场打透了,全球加起来差不多就这么多人。
Dapp日活量,我们目前是全行业日活最高的。我们月活有80万,实际的日活有12万,在市场最冷淡、行情最差的情况下也没跌破过5万日活。
媒体:ONO主要在哪些地方使用了区块链技术?哪些是存储在区块链上的?比如说像我们的社交数据,这些东西是储存在我们自己自建的服务器上,还是在云端?
徐可:ONO目前运用的是混合开发,dpos+拜占庭容错。是否全部采用区块链技术将用户的全部信息都上链?这具体需要看用户需求。
目前,我们只将有关Token相关交易的一切行为上链。ONO的社交数据现在是运行在亚马逊AWS上。
还有一些社交数据,在未来将根据用户实际需求(以保护用户隐私权为基本原则)选择是否上链。所有上链数据都将加密,只有拥有其密钥的人才有查看权限。
媒体:ONO这个项目跟其他的中心化社交平台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我们如何做到去中心化?
徐可:去中心化和中心化之间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过分的中心化和过分的去中心化其实都不太合理。ONO跟其他的中心化社交平台最大的区别是用户感知的问题,我们想让用户感知到自由、民主、平等。ONO白皮书里其实是有写到社区投票等社区建设机制,目前还没上线。但未来会加强这方面的建设。
为什么强调用户感知?强行给用户灌输去中心化的概念,是不可取的,很多主流用户是不接受的。因为去中心化带来的好处很明显,但是缺点也很令人无法接受——效率下降。中心化平台的“娱乐至死”已经麻痹大量主流用户,导致他们忘记了自己的权利(对自己创造的数据的拥有权)。
媒体:和今日头条,微博相比,ono用户使用体验可能会差一些,也没有太多的优质内容,我们有没有什么好的一个计划,去推进改善这个事情?
徐可:我不认为微博和今日头条这样的体验,对用户来讲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因为在传统社交平台内,绝大部分人的注意力价值其实是被剥削的,你的注意力为平台创造了活跃,带来千亿市值,但平台却并未给到你价值体现。
ONO有今日头条和微博没有的优势,作为去中心化平台,我们不去主观的控制,就用户体验来讲,可能现在很难赶超这种中心化平台,但我们在努力改善。
2019年一定会进入一个比较漫长的寒冬,有很多企业可能会倒闭,所以我们的选择是先活下来,有可能先不去解决体验问题,不再去开发一些社交的主流功能,而是要先去赚一些钱。
媒体:为什么选择做ONOchain?以后要做公链,不再做DApp了吗?还是既做公链又做DApp?
徐可:EOS或任何其他现有的公链软件目前都无法完成ONO区块链白皮书中所设想的所有内容。EOS之前承诺能够进行每秒百万次交易,但它似乎上限为每秒约4000次交易。如果我把我的用户数据上链,它直接就瘫痪了,它还承载不了我们DApp的日活。
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我现在要扶持小程序生态,但小程序的开发者如果使用ETH或EOS的链,对我的生态来讲,是别人做嫁衣,所以我必须自己做公链。但我不会在资本市场上主打说我们是一条做公链的公司。
目前ONO在公链和dApp上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我认为一个好的技术的产生,在前期都是默默无闻的,我们不会对外宣传这一点。
媒体:如果是这样的话,就相当于我们本身只是要一个办公室,但为了这个办公室去建一栋楼,会不会无端地增加很多工作量?
徐可:没有一条特别符合ONO本身生态战略的一条链能够做起来,那我也不能一直等下去,我不能一直做中心化APP,然后假装我是一个区块链项目。
2.经济模型
媒体:能不能透露一下onot的私募及公开售卖情况,以及onot的分配和锁仓问题?
徐可:我们是750亿的初始发行量,200亿是团队锁仓,200亿是运营锁仓,350亿是投资人的流通盘,这是计划,其实我们现在流通盘没有350亿。
当时私募以太坊的比例是1:40万。
媒体:这样就已经750亿了,那用户的onot是哪来的呢?
徐可:是通过增发的方式,每天增发1300万,然后每年增发的就是50亿。
媒体:为什么一定要增发?
徐可:一个通缩的货币体系不利于支撑庞大的社交网络,因为通缩型货币天然携带流通受阻、导致萧条的基因——它更多的是鼓励持有和买入,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导致消费抑制、投资遏制和流动性受阻。在这样的环境下,价值的创造者将无法得到匹配的回报,由此导致萧条。
相对而言,我们之所以选择做一个可增发的货币体系,是因为这样会带来更多的流通场景,比如创造消费和投资。
媒体:如果一直增发,不就相当于稀释了所有投资人的利益?
徐可:我们每年会进行50亿的销毁,利用50亿的销毁,也就是通过公司盈利能力来支撑投资人的反稀释,这样整体的流动性就出来了,就不用担心这个社交网络繁荣的基础,不用担心一些投资人紧紧握着币不放,导致平台没有人再去使用。
3.盈利模式
媒体:我们目前项目的盈利渠道是什么?除了一级市场通过销售代币融资,和二级市场减持,我们还有没有别的渠道增值?
徐可:广告模式是我们这个阶段主要的一个模式,因为我觉得它是一个有真实买盘需求的,如果我们二级市场上的购买者全部都是投机主义者,那么对ONO社交网络的繁荣是没有任保助益的。但如果二级市场的购买者是广告商,他需要用ONOT打广告来获取流量价值,那它就是一个良性商业模型。
这个模型天花板极其高,当有100万用户,可以赚一个月一百多万人民币;当有十亿用户的时候,有可能一个月赚一百多亿,只要去优化你的广告体系就可以了,所以说它是一个可以滚雪球的一个模式。
为什么我很有自信说我们的用户量和活跃量在行业内是较好的,因为我们已经有了广告收入。只要有用户,就不愁变现。
我认为,通过减持获利的这个行为,不属于公司盈利,这个还叫募资,因为他出卖的是公司股票或证券。
媒体:除了这个广告模式,我们有没有其他的盈利渠道?
徐可:嗯,目前没有,但是以后可能会去尝试一些别的。比如,其他第三方小程序接入ONO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目前这方面还在偿试。
媒体:我们的广告费大概是有多大规模?
徐可:从2018年12月上线,首日的广告费用是5万人民币,上线15天,广告收入大概有50万左右。到2月底,接近3个月时间,广告收入大概有200万左右。
4.融资与退出
媒体:ONO上交易所的开盘价是怎么确定的?这个价格是由交易所控制的吗?还是我们项目方自己控制的?
徐可:开盘价是市场来定的,通过交易所的第一笔交易成交价来确定。
媒体:为什么没有选择上火币、币安、OK这种交易所,而是选择了知名度和交易量都远远小于以上几个交易所的kucoin?
徐可:我们用户社群当时的需求是希望能尽早上所流通。这些头部交易所上币流程特别长,也因为市场的不确定性一直在变动上币标准。还有一个问题,我觉得交易所之战没有完全确定格局,有一些头部交易所,官僚气质很严重,内斗很严重,开春3月份开始开工,再调整调整人事,到时候离职等乱七八糟的事情很多,到最后可能就变成四五月份才能上交易所了。
媒体:那有没有这样一个原因,这些头部交易所的上币费要高一点?
徐可:有的,有些头部交易所,它报价(上币费)1000万,这不是逼着团队减持吗?不逼着团队割韭菜吗?这本来就是有问题的,这钱在熊市里都可以救命了,团队把大量的资金用来上币,这个钱相当于是打水漂的。
我觉得熊市上币一定要成本低,这样才能保住粮草,保住弹药。现阶段我们还是想把更多的资金用到产品开发上。
媒体: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间阶段上交易所?
徐可:有的创业者比较投机,觉得应该到牛市,上一波交易所拉多少倍,给投资人一个交代。如果一个创业者,只是讨好投资人去创业的,那就不用创业了。事情做成了,才能对投资人对用户对团队对自己负责。
我上交易所的目的就是为了产品发展,不管他牛还是熊,我觉得上交易所应该不问牛熊。
媒体:我们上交易所,不正是对尤其是像私募轮的一些早期投资者做一个回报么?
徐可:因为投资人它是真金白银付出了的,就算是腾讯股票上市,也是投资人有优先权的。
媒体:DApp内产生的onot与在交易所的onot有什么不同吗?为什么普通的用户无法从DApp把自己的币提出交易?
徐可:dApp内的ONOT和交易所里的ONOT在本质上是没有任何不同的。但dApp内的ONOT由于是靠内容挖矿产生,所以跟投资人手上的ONOT需要有一个权益区分。市场上购买的ONOT应具有一定的流通优先权。目前dApp内的ONOT已经开始逐步解锁。
事实上,我们在ONO dApp 2.5.0版本中,已经开发出了内嵌钱包,将在3月上旬内测上线。这个版本的ONO dApp支持用户将存储于个人钱包或交易所内的ONOT充值进ONO dApp内嵌钱包,也支持用户将ONO dApp内可提现资产的ONOT提至个人钱包或交易所。ONO dApp内嵌钱钱首期支持ONOT充提,后续将逐步开放主流币种充提服务。
ONO社交网络后续将逐步接入游戏等第三方小程序、ONO商城等支持ONOT及主流货币流通及消耗场景,进一步开拓及完善token的内外部流通循环体系。
媒体:用户变现的渠道大概什么时候会开通?
徐可:ONOdApp嵌钱包内的OTC功能已经列入开发计划,应该不久就会上线。
媒体:我们有没有财报公示计划?
徐可:未来会在官网上每个月定期公开,在周报里也会公开也要。
媒体:我们会持续关注的。
5.合法化与ico
媒体:ONO项目属于哪个公司的?在中国境内工作的团队属于什么公司和组织?像我们在中国做推广运营这些人,如何做到合规?
徐可:我们拥有币权的主体属于海外,比如说位于萨玛雅的独立标准机构,职责是立项,并与当地政府合作监管和从事商业事务。基金会就主要进行社区的生态建设,然后决策管理委托全世界各地团队进行推广。
我们的诺州科技主要是国内的,一方面是负责研发,二方面负责中国大陆地区的宣传和推广,反正我们在法律合规上是做的没有问题的。只要到北京这家公司的钱,就一定要被中国大陆监管,并且合法纳税。一旦有机会合规,我们一定是第一批加入少先队的。
媒体:我们目前在中国境内的话团队大概有多少人?大概负责什么?
徐可:我们经历了一波缩减,之前六七月份的时候中国境内差不多有小一百人,现在还有60人左右,海外的员工我们只保留了德国和韩国。
国内团队主要负责研发,UI组有3个人,程序一共4个,安卓3个,IOS7个,6个后端Java,5个bug,差不多就20多人了,然后加一个cpu,产品组有4个人,还有投资孵化事业部3个人,实习生5个人,然后还有测试组,我们公司目前没有运营,运营就我一个人,还有客服2个,市场的话,有6个人。
我们公司的话,都不太懂币,所以跟币相关的内容是我一个人负责。
媒体:你觉得在kucoin上币是否算一种ico行为?
徐可:我是这么理解的,只要有募资行为,都有一定性质的ico了,只要对公众募资都应该算是有ico,不完全以上交易所这个事情为一道坎。
媒体:其实现在已经出了一个九四文件,这个震慑力度还是蛮大的?
徐可:为什么国家管一管,现在又不管了?就国家太忙了。
也因为币圈现在太崩了,然后大家觉得有可能会自然死亡,所以他会观察一段时间。
媒体:2019年有什么计划?
徐可:接下来的运营要加把劲,我们先要赶超中心化平台的体验,就至少别人有了我们必须也得做,就必须跟中心化体验是差不多的情况下,然后再做加强优化。
2019年市场将会比较难过。无论是对ONO还是对所有的初创型企业来讲,最重要事就是做流量、做商业闭环、做商业变现。
无论牛熊,选对正确的赛道,坚持做产品、做用户总是没错的。
(来源: 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