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何会“斗米养恩、担米养仇”

滚动
2019
03/15
20:50
分享
评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人要学会“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道理,但现实中却充斥着不少“斗米养恩、担米养仇”的故事。一个人饥寒交迫的时候,你给他一碗米,就是解决了他的大问题,他会感恩不尽。但是,如果继续给他米,他就会觉得理所当然了。一碗米不够,二碗米不够,三碗四碗还是觉得你只给了沧海一粟。

欲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欲望,其实就是你灵魂中的痒。痛,可以忍住,而痒却是越挠越想挠的。

从前,有两户人家是邻居,其中一个家中要富裕的多,两家相处却很好。有一年,天灾导致田中颗粒无收。穷的一家没了收成,只能等死。富的一家有很多粮食,就给穷的一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

穷的一家非常感激救命的恩人,熬过最艰苦的时刻后,穷人就前往感谢富人。说话间,谈起明年的种子还没有着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说:这样吧,我这里的粮食还有很多,你再拿去一斗吧。这穷的千恩万谢地拿着一斗米回家了。

回家后,家里人说,这斗米能做什么?根本就不够明年地里的种子,他们太过分了,既然这么有钱,就应该多送我们一些粮食和钱。这话传到了富人耳朵里,他很生气,心想,我白白送你这么多的粮食,你不仅不感谢我,还把我当仇人一样忌恨。于是,本来关系不错的两家人,从此成了仇人,老死不相往来。这就是升米恩,斗米仇。

现实生活中,“斗米恩、担米仇”的故事要从农村出来的大衣哥说起,他没有明星架子,他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记得自己是一位农民,他从不忘本,也不追逐名利。成名后的大衣哥收入自然增加了许多,村民看着大衣哥的收入增加却红了眼,借钱不还变得理所应当。

生活里常有这样的事,第一次帮他时,他会对你心存感激,第二次他的感恩心理就会淡化,到了N次以后,他简直就理直气壮地认为这都是应该为他做的,甚至当没有了这种帮助时,他会对施助者心存怨恨,正所谓恩中招怨。

明白了这些,我心释然了。这句话解开了多少人的心锁。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环球360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近期,多地农产品滞销新闻见诸报端,引发社会关注。为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由农业农村部主办的2018全国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衔接活动日前在京举行,农产品采购量达到252.6万吨。...
洞见
相较于李嘉诚时代频繁的抛售地产,李泽钜主导长和系的这段时间里,却几乎每个月都在公布有关地产投资的消息。...
产经
在楼市调控政策坚持不放松的大背景下,房地产开发从“高利”转为“微利”,房企如何做好利润与质量的平衡关,不仅关乎品牌形象,更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
产经
2月26日,波司登在中国最高地标建筑——上海中心,举办“逆势突围 共创传奇”2018战略成果发布会,揭秘波司登在经济寒冬下如何取得逆势增长。...
洞见
分时租赁行业之所以运营了这么久还没有出现像网约车和共享单车行业一样的寡头,很重要的两个原因就是重资产和资源封闭。...
洞见

相关推荐

1
3